國家統(tǒng)計局此次公布的三季度經濟數據,總體來看,基本符合我們之前的預期,具體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經濟增速總體符合預期。我國經濟增長目前正處于下行通道當中,何時會探底并不確定。不過,和之前預期略有不同的是,經濟下探的過程較之前預計更加緩慢,未來幾個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有可能會更低。
第二,我國的經濟增長指標和就業(yè)指標出現了分離。一方面,經濟增速逐漸下行,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會在7.3%左右,明年可能會更低;但另一方面,今年的就業(yè)目標可以提前超額完成,明年很可能也不必太擔心。究其原因,世界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復蘇對中國經濟的積極影響已經開始顯現。目前,中國作為制造業(yè)大國的國際地位已經非常穩(wěn)固,美國依靠創(chuàng)新走出了經濟危機,但其創(chuàng)新的產品有相當一部分需要在中國生產,所以中國制造業(yè)可以從美國經濟復蘇中獲得更多的機會。這一點可以從我國的進出口以及就業(yè)數據上得到印證。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1個百分點;同時,今年1—9月份我國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超過1000萬人,提前完成目標任務。但是,我國的制造業(yè)整體上還屬于低端制造業(yè),附加值較低。所以,制造業(yè)從外部經濟的復蘇中所獲得的發(fā)展機會,在促進經濟增長上的反映比較少,而在拉動就業(yè)上的反映比較多。
第三,我國的物價水平符合預期。目前,盡管我國還沒有處于通貨緊縮的狀態(tài),但在通向通貨緊縮的道路上。價格的傳導機制是從PPI傳導到CPI的,所以現階段PPI的走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下一階段CPI的走勢。目前來看,CPI以及PPI都有趨勢性下降的勢頭。9月份CPI環(huán)比增幅為0.5%,這個數字看起來比較高,但主要還是由于季節(jié)因素造成的。事實上,每年的9月份都是物價環(huán)比上漲較快的時期,而今年受到季節(jié)因素推動的物價環(huán)比上漲幅度是近幾年中最小的,這也表明我國通縮的陰影開始逐漸明顯。另外,石油、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趨勢性下跌也將傳遞到國內。
第四,我國目前還不宜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來應對逐漸顯現的通貨緊縮的趨勢。從目前來看,我國的貨幣政策處在合理水平,不需要對其進行調整和放松。盡管現在我國面臨通縮的壓力,但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前幾年我國貨幣政策過度放松而造成的。當前的貨幣政策與過去相比的確是相對偏緊的,不過,當前我國還正處在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不應該采取更多的刺激政策。
第五,政府的經濟政策應該“管好一只手,伸出另一只手”。我國的經濟增長還有很大潛力,政府不要再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來保短期增長,而是應該通過經濟體制改革來釋放經濟增長的潛力。